第一百二十八章 预先部署(1 / 2)

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751 字 10小时前

邵勋先看《晋书》。

《地理志》、《五行志》之类总共也没几页,很快就看完了,然后提了点意见:「过于简略了,将每郡特产也写上。」

「是。」姚益生应道。

「太子还说了什么?」邵勋又问道。

「太子亦觉得《地理志》过于简单了,然史书向来如此,故请修一本新书。」姚益生回道。

「还是地志?」

「确是地志,亦可用于兵要,最好能把驿站、驿道也标注于上。」

邵勋站起身来,看着挂起来的地图。

其实大梁朝的驿站系统并不完善,尤其是南阳以南的荆州中南部区域,淮水以南亦如是。之前少府筹建丹阳、陈留、巴陵三地之间的驿站,朝廷也想用,因为他们在这一片的驿站体系非常寥落,想要与少府合并一一说是合并,其实就是想占便宜。

毋庸讳言,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驿站体系是很花钱的。

邵勋早年在河南建驿站,很多都承包出去了。

其中一部分拿来安置伤残老兵,多位于热门路线,允许其对外经营获利。

一部分承包给地方富户,多为相对偏僻的路线,对外经营的话赚不到钱,至少朝廷赚不到钱,但有些地方富户有兴趣,他们认为可以赚钱。

剩下的多为游走在盈亏平衡线上的驿站,则由朝廷自己经营,时不时要补贴一番。

邵勋本想建成如隋唐那般平均三十里一驿,江馆、陆驿完备的驿传体系,终究力有不逮,只能贴合实际来,慢慢搞。

太子想修军事地理类书籍,还把驿站都标注上,这个想法不错,就是不知道是他自己本意,还是东宫属吏想出来的了。

至于驿道,目前大梁境内路况最好的就是连接西都洛阳、东都汴梁的驿道,两者再各往外延伸一段,前者直抵潼关城下,后者则只向东延伸到了济阴。

这段数百里的东西向道路时时维护,路况是比较好的。

至于南北向,则以洛阳为中心,向北延伸至河内、上党交界处的那城,也就是太行山入口;向南则延伸至昆阳、叶县一带,也就是洛南入荆州的宛叶走廊一带。

这两条十字相交的驿道之外,还有一些零散的,如洛阳通往颖川的驿道、汴梁通往陈郡的驿道、晋阳通往雁门关的驿道、汲郡通往邺城的驿道等等,不成体系,很多是半截路,要么是当地财政有余裕,自己修的,要么是早年战事紧急修的,后来持续维护,及至今日。

修路,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啊。

一切的一切,最终都可归结到钱粮二字上。

「太子有这心思,甚好。」邵勋先称赞了一句,然后又问道:「他打算怎么做?」

「殿下欲分遣东宫属吏至各处,考察地理、民情,记录在案,回京后统一编纂。」姚益生说道。

邵勋不置可否。

现在是属吏出京考察,将来会不会太子本人出京考察呢?这才一年多,难道梁奴就坐不住了?

邵勋思来想去,最后想到庾文君的那双满是情义的眼睛,沉默片刻后终于说道:「好。此书就名《括地志》吧,朕准了。《普书》编写之事也不能落下,尔提交上来的都是好写的,不好写的多着呢。写到哪里了?」

「这会在同时写《帝纪》和《后妃传》。」姚益生答道。

《后妃传》写了几个?」邵勋问道。

「张春华、夏侯徽、羊徽瑜、王元姬、杨艳、杨芷、贾南风、羊献容、梁兰璧、秦凌十后。」姚益生说道:「另有一些贵嫔、夫人,简略写写。」

「滕国夫人竟然也列名其上?」邵勋问道。

姚益生有些惶恐。

「她曾骂朕‘屈为人臣’。」邵勋轻笑一声,道:「无妨,写就写了。就这样吧,卿可退下了。」

「遵命。」姚益生行礼告退。

出得观风殿后,暗暗胃叹,最难写的就是后妃传了!

羊献容、梁兰璧二后怎么写?秦凌也不是很好写。

另外,司马睿那一家子被归类为「伪」,但也是要写的,尔母婢,处处是坑!

姚益生真的有点想骂人,眉头紧皱地走了。

******

邵勋稍稍休息了一会,饮了一杯茶,这才翻开三弟邵的信。

去年腊月间,辽东果然爆发了战事。

慕容亲自领兵,具体军队人数没有明确记载,因为无论是幽州都督还是黄沙狱,都没有打入高层,接触不到全面讯息,撑死了收买少许下层侧面了解罢了。

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了。

有避居辽东的幽州士人说「千乘万骑」、「若潮涌至」,这明显是文学的修辞手法,

打仗是不能按照这个来做分析的。

有在慕容鲜卑当官的冀州士人说「郡县飞,间里闻命」,这是慕容鲜卑的命令下达到各个郡县了。

又言:「辐重之车,首尾相衔三十驿;营垒之木,昼夜兼运八千乘。」

邵勋看着看着就一拍案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