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8章 议农事(2 / 2)

族人们有这么大的反应,在熊洪看来也属正常,毕竟大部分食物的来源都是来自耕种,这几年大家也都习惯了春耕秋收,适合春耕的时节差不多也就在三四月间,时间很短。而熊洪大力推广的起垄耕种法,突然说起垄都要花这么长的时间,自然是接受不了。

“当然,这是没有对工具进行改进,依旧用铁锹来挖沟翻土的结果,至于新的器械,熊木熊山这边已经在进行制作了。”

熊木和熊山站起来跟大家点头示意,熊山瓮声瓮气地说道,“这一个月,熊洪族长都在让我制作新的起垄器械,现在已经制作完工,并通过了实地的检验。石雪队长也觉得达到了最低的种植要求,有了这个器械,耕种一块地不仅不用花时间在堆垄挖沟上,反而能为播种节省不少时间。”

并不是每个队长都能看懂熊洪和熊木画的农用器械,但既然熊木熊山这两人这么说,想必是已经做好并经过测试的,这一点倒不用怀疑。有了这个器械,应该能跟去年的耧车一样,大大地节省人力。

去年发明的耧车,彻底让部落的种植方式由撒种种植变成了条播种植,而今年熊洪希望更进一步,在条播种植的基础上,逐渐发展起来垄耕种植。

现在的种植,就是在犁过破碎后的白田上,用耧车犁出三道间隔三十厘米的沟,将种子播进去后,再由耧车后面的劳木进行覆土,从而完成种植。这样的种植方式简便不说,间苗或者除草也很方便。

不管是中途浇水或者是锄草、覆土,族人只要站在植株中间,就能完成这些任务,不像以前撒播,只能想着法子从一堆粟苗中去除草。

但这种办法还是没有形成堆垄,植株间的通风情况就不是太好,营养也还是存在争夺的情况。所以为了提升单产,熊洪便决定大力推广垄耕种植法。

尤其是去年部分田地使用了这种种植办法,产量也要比普通的方法要高,所以熊洪在减少本部耕地面积的基础上,换上这种新的方法,用来提高单产。

而器械,尤其是农用器械,一直是熊洪比较看重的,便让熊木、熊山两人,带着各自的队伍,从去年冬天开始,便来对熊洪的要求予以设计并加以实现。

新设计制作出来的起垄器械,装有三个小型“铁犁”,每个铁犁之间的距离在三十厘米左右,总宽度正好一米,与播种耧车可以互相搭配,完成起垄和播种。

使用时,在已经犁过一遍的土地上,先由牛拉着起垄车在前面走,三个小型铁犁的后上方,延伸出一块向右弯曲的金属板,在前进的时候,泥土会在这块金属板的导流下,向右侧堆集,能形成一个3-5厘米厚的土层,而这个厚度对于垄作法来说略有不足。

熊洪看过之后也对起垄车进行了改进,在三个小型铁犁的后方,每列再增设两个一样的铁犁,而且深度要比前面一个更深一些,这样在前进的时候,三个铁犁前后方向一致,依次挖入土中,就能将泥土翻上来更多,沟也可以挖的更深,相对的,土垄的厚度也就越厚。

在起垄车的铁犁后方,还有个梯形的挡板,沿着前进方向与土垄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,将挖出来的土垄给压紧实一些,毕竟这上面是要种植作物的,不结实的话,被耧车在垄上一播种,就会垮塌下来。

这样一来,原本需要人力去挖沟堆垄的工作,就由这种起垄车代替了,而且平时族人一人只能起一垄,一天最多起个三四亩,而用了起垄车,虽然多耗费了畜力,但一次性就可以起上三垄,效率更高不说,挖出来的厚度、宽度也几乎相同。

起垄车在松软的土地上走一遍,立马就可以出现三条土垄,离沟底大概十五厘米,垄顶也在十五厘米左右,一米宽的土地,正好可以容纳三条相邻的土垄和垄底。

而在起垄车的后面,则是去年发明的播种耧车,楼脚可以直接搭在土垄上,直接在垄上播种。

这样效率就大大提升了,这种“联合播种”的思路和方法,全力耕作下来,一组器械配合,一天至少能完成五十亩,让石雪有信心,在春耕开始后,能够迅速完成今年的春耕任务。

而深耕细作这四个字,更是部落今年农业种植的重点,除了起垄耕种之外,对土地肥力的提升、对各种作物更精细的管理,也会在田间管理的同时进行。

“部落现在共有堆肥点二十二处,算上开春疏浚门前小溪、深挖鱼塘的淤泥,差不多够所有土地使用的。”木棍此时也站了起来,作为石雪队伍里专门“收集粪肥”的队伍,他身上总有一些若隐若现的臭味,让他很是苦恼,不过现在也已经习惯了。

毕竟有粪肥施加的土地,收成就要比没有粪肥的高出十来斤,可不要小看这十来斤,一千亩土地,就能差上一万斤,足够一个村子吃上几个月的了。

所以木棍和黑手两人,对现在堆肥的工作干的是津津有味,而越来越多的村长,也找到石雪,想要他们去帮助这些村子进行堆肥,这其中,就包含了貊巫和乌青这两个“外籍人士”。

熊洪点点头,堆肥、淤泥以及一些绿色的肥料,基本上够部落的耕地使用了,而且从堆肥的过程中,这两年也收集了几百斤的土硝,虽然仍旧找不到硫磺,但这些土硝,依旧是有大用的,比如在熊姜看来,就可以用于治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