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九章 生产制度(月票加更1)(2 / 2)

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778 字 10小时前

呢,不移栽的原因很简单,一年就种这一季稻,我不搞稻麦轮作,时间绰绰有余,不着急,不需要特别急切地抢农时啊。

后来邵勋建议选一小块养护得比较好的垛田,三四月间育秧,待到五月初冬小麦收获时,秧苗已经长出来了,这时候就可以给麦田灌水,慢慢移栽秧苗进去了,八月就能收。

此谓稻麦轮作,一年两熟。

但这种农业制度不是很适合北方,只能搞小规模试点,真正较大范围种植,还是到攻取淮南之后了,芍陂、淮南苑有了一定规模的稻麦轮作,接着是蔡洲苑,然后荆州北部也有小范围推广。

怎么说呢,育秧、插秧制度是根本。

三四月间,冬小麦还在地里生长,没完全成熟,这时候便可以在小块苗田中育稻秧。

等到五月初冬小麦收割完毕,灌水泡田之后,便移栽秧苗。因为秧苗较小,且长得密密麻麻,因此移栽到稻由中可以种好几亩。

八月收稻,一年两熟完成。

这种稻麦轮作制度是唐代安史之乱,大批中原百姓南下后,慢慢推广开来的。

晚唐商业大繁荣,未必没有这种让江南农业潜力彻底爆发出来的耕作制度的加成。

羊献容见证了稻麦轮作、一年两熟农业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整个过程,在听到邵勋打算在淮南、江南慢慢普及这种全新的耕作制度后,一时间有些失声。

「你以前说,未来是江南的,我还不信,现在么一一」

她摇了摇头,叹道:「可能世道真的不一样了。」

「有人觉得北地豪族南下是去抢田的。诚然,这没错,可他们也带去了北地的很多好东西啊。江南农业,还是太落后了一些。」邵勋说道。

人为驱动北地豪族南下,搞衣冠南渡2.0。

再提前普及稻麦轮作制度,大幅度减少了农由的空闲时间,提高了农由的利用效率,

不知道会对未来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。

兴许,江西不用等到唐代才彻底开发出来,荆州不需要等到两宋才慢慢成为熟地,西南地区也不需要等到明清时期才能彻底改土归流,整个历史进程都会加速。

当然,制度变革了,农人还需要适应。

能量是守恒的,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多了,对肥力的消耗就大,他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养护土地。

邵勋不是很懂技术,他只懂经过历史验证的耕作制度。

新的生产制度给你了,配套的肥田技术需要你们自己去摸索。

话说到这里,羊献容基本明白了。

广成泽这些年来就在捣鼓这些东西。

身高体壮的马,还分战马、挽马、驮马三大类,各自要求不一样。

各种牛羊,还要适应各地天气。

奇奇怪怪的蔬菜、果子。

垛田、稻麦轮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。

老实说,她都不太想管这摊子事了,反正她是后妃,这些事理论上和她无关,虽然都是孙家、羊家人在具体办事。

想到这里,她又开始逗弄山宜男的女儿,一副气鼓鼓的样子。

姨母和外甥女双双被这个男人在身体里下了种子,还生出了孩子,有时候想想,肺一一都要气炸了。

女婴刚刚睡醒,见到羊献容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,顿时哭了起来。

邵勋慌忙抱过,轻声安慰,没想到哭声更大了。

正手忙脚乱间,又一辆车停在不远处。

诸葛文彪挺着个大肚子下了车,见到亭中几人时,原本微有笑意的脸立刻落了下来转身就上了车。

羊献容噗一声笑了出来。

石氏心砰碎直跳,低头垂首,恨不得把怀里的孩子藏在草丛里。

「孩儿你也看过了,我带回去给宜男哄。」羊献容站起身,轻笑道:「广成泽那边可将大部分人手发往广陵,淮南苑兴许也能抽调数十人。人家不辞辛劳,为你干活了,总要给点好处。」

「都是长秋你的亲族,自然要大加任用。」邵勋保证道:「去广陵后只要卖力,不出两年,白身者给官,有官身者超摧。」

「你看着办吧。」羊献容无所谓道,说完,又点了点邵勋,道:「好好守孝。」

邵勋无奈地挥了挥手,待其走远后,又看向石氏,道:「文彪九月就要产子了,你是她长辈,本还想让你多照拂下她,现在看来是不成了。黄女宫游仙院还没人住,你明日就搬过去吧,以后就是你的寝殿。」

说罢,亦起身离去。

石氏松了口气,同时喜上眉梢。

她也有自己的独立寝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