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九章 生产制度(月票加更1)(1 / 2)

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778 字 4小时前

时已午后,金乌西垂。

湖水渐渐褪去了正午的鎏金,化作一方墨玉砚台。

岸边亭台廊桥边绑看几艘飘飘荡荡的小船。

新发的荷叶尚蜷着翡翠边,偶有早熟的莲苞挣破绸衣,在暖风里颤巍巍擎起胭脂笔尖水榭檐角铜铃轻响,芦苇荡深处忽惊起数点白鹭,掠水飞去时,姿态惬意潇洒。

几名宫人蹲坐在矶石旁,手中麻绳正系着装满菱角的萝筐,在水中淘洗着。

忽有脚步声传来,她们扭头回望,见到一群甲士小跑而至,目光四下巡着,顿时心下恍然。

有那姿容秀丽的,悄悄将繡裙领口向下拉了拉,露出白暂滑嫩的小半个山峰。

其他人见了,心下暗骂不要脸,

不过谁也别笑谁,为了更好的生活,又算得了什么?这苦日子谁想继续过下去?

去年,原琅琊中尉孔坦的儿媳谢氏没入掖庭之后,就在水边浣衣,被天子撞见,直接抱入浣衣房里宠幸了半个时辰,可惜没怀上孩子,最后也没下文。

如果运气好,一次就怀上了皇子公主,可就脱离苦海了。

不过她们的努力注定白费了,邵勋来到亭中坐下后,只顾着逗弄孩儿,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宫女。

反倒是石美人扫视一圈,暗暗冷笑。

贱婢们以前身份高贵,现在落差太大,心中难受,有些人就不自觉地骚浪起来了。

呵呵,天子看不上你们。偶尔打点野食,换换口味而已,别当真。

再者,天子穿着素服没看见么?一个个蠢笨如猪。

邵勋很快坐到了石凳上,羊、石二女抱着强裸,坐在他身侧。

宫人们很快失落地离开了,军士们亦远远散开。

湖风吹拂之下,直让人心旷神怡。

邵勋看向羊献容,道:「今日唤你来,却还有一事。」

「我还以为你就住在观风殿不挪窝了。」羊献容说道。

邵勋尴尬一笑,道:「确实就住在观风殿。每日晨起练武,上午朝会或问对,下午批阅奏折,再骑会马,带着那帮孩童操练一番。用过晚饭后,写书、看书,亥时就上榻睡觉。周而复始,几乎回到了三十年前住军营那会。」

羊献容凑近看了他一眼,道:「连女色都戒了,很不习惯吧?」

石氏有些羡慕地看看羊献容。

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用这种口吻与天子说话,她和羊献容的区别,大概就是主母和女奴的区别。

「戒了女色,满腔精力无处发泄,正好办点正事。」邵勋说道:「广成泽那边你还有庄子吧?抽些人手去淮南,让陈严先在广陵大造垛田。」

「淮南」有时候是指淮南郡,有时候就是地理名词,即淮水以南、长江以北之间的江淮地带,此处语境下自然是地理名词了。

陈严本来是堂邑太守,普亡后出任广陵太守。他是石氏的亲族,所以邵勋顺便把石美人也叫过来了,顺便看看儿子。

「你是想让人种稻?」羊献容很快反应了过来。

「不错。」邵勋点头道:「江南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在种粟,简直匪夷所思。北地两年三熟之下,粟、麦、豆轮作,百姓产粮大增。而今该料理江南了,再怎么说,麦的亩收比粟高一些,而稻又比麦亩收高。多种些稻麦,少种些粟,能让粮产大增。粮多了,很多事情就好办了。」

「行。」羊献容说道:「不过广陵人烟稀少,却种不了许多。」

「万丈高楼平地起,先开头。」邵勋说道:「稻麦轮作先弄起来,以淮南、江南的气候,以其地力,一年两熟并非没有可能。至不济,两年三熟也可以。」

无论是北方的两年三熟,还是南方的一年两熟,核心农作物都是冬小麦。

正是因为把冬天几个月利用上了,才使得这种农业耕作制度得以运转。

但小麦、水稻都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,一年两熟时间上不太够。但别急,北方种植水稻历史也很悠久,只不过种的地方少而已,但技术比较高超。

此时江南农业技术是非常落后的,不排除有少数先进的地方,但整体仍是「火耕水瓣」,即先放火烧田,把杂草烧干净,将草木灰作为肥源,然后开闸,将水灌入田中,直接播撒稻种。

那么北方人是怎么种稻的呢?长期田间管理,定期锄草,播撒稻种后,等到出秧时节,杂草也一起长出来了一一别小看杂草,这玩意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。

农人将杂草和稻秧一起拔出来,将杂草践踏入泥水中,任其腐烂,再将稻秧插回去,

达到了一次除草的目的。

邵勋曾在广成泽看过,当时觉得很违和,却又说不上哪里。

后来有一天,猛然顿悟:你这是原地插秧?

他记得没穿越前帮家里种稻,那都是从一小块特意留出的秧田中,取出密密麻麻的稻秧,然后到专门的大田里插秧,为此搞得腰酸背痛,腿还被蚂吸血。

后来有了抛秧技术,则轻松了许多。

你竟然原地拔起稻秧,原地插回去?你竟如此?为何不移栽?